查看原文
其他

终于,研究生也要烂大街了吗

浪潮工作室 芥末堆看教育 2021-03-17

本文授权转载自浪潮工作室(ID:WelleStudio163)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


也许是感受到2020年的大学毕业生们太不容易,2月28日,有消息称,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比去年增加18.9万人,专升本规模计划增加32.2万人[1]。


虽然扩招对地区、专业、学位类型都有偏向,对大多数专业,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影响可能不会很大,但对于一众前途未卜的年轻人而言,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,就多了一分找到未来几年落脚之处的希望。


也有人不乐意。


“这年头,已经人均研究生了吗?”、“研究生培养怎么越来越水了”、“能不能给本科生留点儿活路啊!”


当你从341万的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时[2],准备在研究生时期大展宏图,打算几年之后改写命运,却发现,迎接你的可能是更残酷的竞争,更未知的前途。


扩招这件事,真没想象中那么好。


研究生不多,但扩招速度太快了


谈起扩招,必然离不开最基础的一个问题:中国的研究生数量到底多不多?


单从每千人注册的研究生数来看,中国的研究生人数,还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。


2018年,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.96人,而美国,早在1970年就达到了5.5人,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9人以上的水平[3]。


看来值得庆幸的是,在中国的就业市场,就算再扩招18.9万,离人均研究生还是差远了。


△ 2019年2月20日,南京市六合区时代广场前举行就业招聘会,就业形势每年都很严峻


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我们的扩招速度,太快了。


从1970年到2010年,美国花了40年的时间,让博士、硕士学位授予人数从27.3万增长到了83.6万,增长了3倍;英国类似,1994到2010年间,用差不多20年的时间让硕博学位授予数增长了2.8倍[4]。


但从1981年中国大陆开始大规模授予硕博学位以来,同样是到2010年,授予学位数从8000多人增加到了38.4万人,增长了48倍[5]。


与授予学位数一同增加的还有招收数量。2019年,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了91.7万人,比起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,数量翻了90多倍[6]。再扩招18.9万,相当于又要增长20%。


招生数增加本是好事,既能暂时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,长期还能促进经济增长[7],但很可惜,从中国大学的扩招经历看,并不是所有大学都准备好了迎接这么多突增的学生。


首先是指导教师的数量。


以2009年的一次研究生扩招为例,当年的研究生录取增长比例从2008年的7%一下子增长到23%,在校研究生数达到了140余万人[8]。


△ 名校的毕业生也是一批一批


但就算是在没有扩招的2008年,研究生也有123万余人,配上刚过20万的指导教师数量,师生比6:1[9],扩招后更是长年维持在6:1之上。


并且,在许多大学中,一个导师每年带的研究生远超6个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直言:“有些导师直接带了几十甚至几百人的研究生,研究生的导师制形同虚设”[10]。


对于大多数有资格招硕士、博士的导师而言,为了分担自己的科研压力,每一年新招的学生数都不止2个,根本不可能达到八九十年代,一个导师总共就带不到两个学生的情况。


而学生数量的增多,势必会影响导师对学生指导的质量,再加上导师自身的科研、教学任务,更是让很多研究生处于“放羊”状态。有的导师甚至闹出过叫不出学生名姓、张冠李戴的笑话[11]。


导师的学历也是个问题。


2010年,中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的拥有者占比为15.1%,而美国,早在2003年就达到了60%,是中国的四倍[4]。


非985、211的学校,教师学历层次更是整体偏低。


扩招没问题,但不能“管生不管养”啊。


读研生活,不是水就是难


考上研究生,举杯欢庆之后,迷茫和尴尬其实才刚刚开始。


2018年扩招,为29所学校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[12],被网传为“史上最大扩招”,但这个纪录还没保持两年。


扩招力度大的专业,质量未必跟得上。


以法律硕士为例,许多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:课程教学、实践环节、学位论文撰写。某著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术硕士,也是类似的要求。


这种“上课+实习+论文”的培养模式,在文科研究生培养中很常见。几十个人的大课,老师PPT里讲的仍然是最基础的学科常识,你不禁开始怀疑,这跟本科有区别吗[13]?


△ 大学的大课品类繁多,本科研究生都是大课 / 微微一笑很倾城


尽管这次扩招,教育部表示要向“临床医学、公共卫生、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”,但是渐渐“水化”似乎还是成了绕不开的担忧。


也许有些人只是为了“拿文凭”,能毕业就行。但对一些理工科专业,毕业也成了难题。


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一级学科为例,博士和硕士都需要发表符合要求的核心期刊论文,才有毕业论文的答辩资格[14]。


于是,“何时发论文”“发什么期刊的论文”就成了悬在研究生头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


但是,科研做得好不好,有时候还得看命。


△ 没有好的科研项目,读研之路就会枯燥又无意义 / piqsels


一个朴实无华的理工科研究生,他的生活有可能是这样的:


研一鞍前马后,帮导师做课题到心力交瘁;

研二为做自己的科研头秃,顺便带带同门师兄妹;

研三开始“凑数据”,为毕业殚精竭虑。


工作996,学术007,“科研狗”在猝死的边缘试探。都这么苦了,学术成果一定很好吧?


真的不一定。缺少了导师的有效指导,学术道路一抹黑。少走弯路,全靠抱紧同门的大腿。


加上科研经费不足等原因,有些实验室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很少,更不用说被SCI收录了[15]。


所以当一个研究生说自己是“学术渣渣”的时候,他真的不是在谦虚。小小的他,在大大的学术面前,早就被虐得体无完肤。


△ 学术这么难,大家才对翟天临这么气 / 微博


没有学术成果,就可能要在失业失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
想要去高校教书,招聘简章里,博士学位只是基本要求,另外还要达到学科规定的科研要求。甚至有些学校的管理行政岗位都要求博士[16]。


学术无门,有些机智的同学开始纷纷找实习自救,甚至跨入陌生的领域从头再来。午夜时分,不禁感慨,读了这专业这么多年,到底有什么用。


△ 2019年6月16日,武汉,华中农业大学师生以拖拉机巡游的方式庆祝毕业。图为科研拖拉机


去年时常出现“研究生退学”的话题,读研之后,他们似乎更不快乐了,有人学术无成果,有人实习“跑龙套”,有人孤独没朋友。


一张文凭,几年时光,毕业生们再次来到了就业的十字路口,这一次,你准备好了吗?


读完研,找工作也不容易


如果你以为,读完研再找工作就是阳关大道,那你可能想多了。


虽然学历是提高了,但本科毕业就能做的工作,大多数研究生也看不上了。读完了研的毕业生们自觉“高人一等”,无论是对求职的城市、薪酬还是行业,都比本科生们挑剔了很多。


△ 灯火通明的写字楼,是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期待


好歹多读了几年书,为专业课和毕论、毕设流过了那么多汗水和泪水,别的不说,薪水总该高一点儿吧。


还真不一定。虽然对于相同的工作时间来说,硕士学历确实比本科学历的薪资普遍更高,但如果用读研的时间去工作,三年后,本科生的薪资还真不比研究生低。


麦克斯研究院发现,2012年毕业了就直接工作的本科生,三年后能月入6402元,但当年选择继续读研、三年后再出来工作的硕士生,月收入还比不上本科生,为6206元[17]。


为什么这时候学历就不灵了?举个例子可能会更好理解。以本身就更看重实践技能和经验的传媒行业为例,有功夫读研,不如本科毕业就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三年。


对于一些把读研当作“镀金”、把文凭当作求职敲门砖的人来说,有时候高学历反而成为了“绊脚石”。


△ 2016年,浙江杭州,阿里巴巴办公室。互联网公司大部分岗位都看重工作经验和实习经历,硕士不比本科有多少优势 / Yann Layma


2013年,武汉大学一名硕士毕业生在求职时就屡屡受挫。


本以为高学历求职顺风顺水,结果在应聘时反倒因学历高多次被拒。结果,该名毕业生不得不隐瞒了自己的硕士身份,在找工作时只列明了本科学历[18]。


还有的工作,读不读研,没什么差别。


比如公务员岗。201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,本科生就可以报考的职位高达90%,在所有岗位中,还有30%仅限本科生报考[19]。费了那么大劲读研,结果考公务员时却没啥用。


在有些年份,研究生就业率还低于本科生。比如2009-2011年,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都更低[20]。


2012年的山东济南,应届研究生的就业率甚至比本科毕业生低了近30%,好不容易熬完了研究生三年,结果在就业市场却不受欢迎[21]。


△ 2018年,山西“煤老板”女儿放弃公务员工作,创业做高级服装定制。这样的故事只属于少数人,稳定的编制工作仍然是许多人最稳妥的追求,但研究生对找这类工作帮助有限


当然,也有人想着“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找到份工作再说”。


但很遗憾,如果找到了与自己学历不匹配的工作,那更高的学历反而会成为负担。


比如收入。当受教育水平高于工作要求水平,即出现过度教育现象时,对多国劳动者的研究都发现,过度教育者的收入会比适度教育者的收入更低[22][23]。


并且,找到与自己学历不匹配的工作还会影响以后找到匹配工作的可能性。在不匹配的岗位上待得越久,越难找到下一份合适的工作[24]。


△ 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只能给程序员当家政,剧情虽然夸张了点,不过硕士真的难 / 逃避可耻但有用


不仅是收入,就连健康、幸福感这种主观感受,过度教育的人都表现得更糟[25]。


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想说一句话:想读研可以,但千万别因为扩招而读研。不然,两三年后,如果博士生也扩招了,你还读吗?



参考资料

[1]人民网. (2020). 教育部:今年硕士生招生规模预计增加18.9万.

[2]中国教育在线. (2020). 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.

[3]环球时报. (2019). 熊丙奇:“考研热”的冷思考.

[4]袁本涛,王顶明,刘帆.(2012).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究竟大不大——基于中、美、英、台的历史数据比较.高等教育研究,33(08):53-58.

[5]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.(2011).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.

[6]国家统计局. (2020).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.

[7]高斌,段鑫星.(2019). 改革开放40年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.黑龙江高教研究,37(08):33-37.

[8]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.(2010).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.

[9]苌庆辉, & 闫广芬. (2010). 扩招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体因素——对生源、生师比、师生关系的考察. 现代大学教育(5), 49-52.

[10]中国广播网. (2012). 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.

[11]何必.研究生“改换门庭”诘难现行导师体制[N].中国青年报, 2004-02-02 (8) .

[12]国务院学位委员会. (2018). 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

[13]阳荣威,胡陆英. (2014).  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“本科化”倾向及其应对措施. 研究生教育研究

[14]中国科学院大学. (2016).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科研成果要求(化学)

[15]刘真. (2011). 医学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引发的思考. 基础医学教育

[16]浙江万里学院人才招聘网. (2019). 2019年浙江万里学院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(教师)公告

[17]中国新闻网. (2012). 辛苦读研3年,还给本科同学当下属?这组数字让238万人扎心了.

[18]武汉晨报. (2013). 女硕士求职因学历高被拒后谎称系本科生.

[19]中公教育. (2018). 2019国考招录人数缩至1.45万人 创十年新低.

[20]人民网. (2012). 朱永华: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问题在“含金量”.

[21]山东商报. (2012). 研究生依恋“铁饭碗” 就业率远低于专科生.

[22]Bauer, T. K. . (2002). Educational mismatch and wages: a panel analysis.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, 21(3), 221-229.

[23]郭娇. (2019). 教育过度与不足的薪资效应——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调查的分析[J].复旦教育论坛, 17(02):70-77.

[24]Baert, S. , Cockx, B. , & Verhaest, D. . (2013). Overeducation at the start of the career: stepping stone or trap?.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.

[25]刘璐宁,王娟. (2019). 过度教育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[J].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, 33(06):43-54.




推荐阅读

毕业论文,你把我鲨了吧

福建人为什么这么热衷移民

如何谈一场毕业不分手的恋爱

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出品  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



推荐阅读


你“在看”吗?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